初落云端
注册时间:
2014-05-08 登录次数:18 |
![]() 本网讯( 文/图 记者 王忠虎 通讯员 向海燕)在巫山县三溪乡木耳村,年过70的聋哑智障老人袁孝堂过着幸福的生活。虽然他是五保户,身体残疾且患有智障,但是同村的袁大洪、袁孝军父子俩却没有嫌弃他,把他当作亲人一样对待,六十余年如一日,两代人爱心接力地照顾他,使他不幸的人生充满了阳光。 ![]() 七岁成孤儿 说到袁孝堂的人生可以说是非常的不幸:自身先天性聋哑,智力低下…… 据当地78岁的村民袁华凤回忆,袁孝堂从小就不会说话,他的父亲袁大块也是一个老实得不能再老实了的农民,自己煮饭就煮不熟。在袁孝堂两岁的时候,他的母亲便弃他父子而去。袁孝堂就只好由他奶奶带着。可只过了一年多时间,他的奶奶去世了。于是,只有父子俩相依为命。 由于在那艰苦的岁月,何况还弄不着吃的,就算弄着了,他的父亲也做不来。所以,父子俩就仅喝点清汤寡水度日。 那时,袁孝堂虽什么也不知道,连走路都不正常,但他喜欢串门儿。时不时地就蹒跚着来到与他家两三百米远的袁大洪家门上坐坐。当每次袁孝堂来到袁大洪家时,袁大洪家的人都要给他递一点吃的。久而久之,袁孝堂到袁大洪家来得更勤便了。 无论袁孝堂到袁大洪家来多少次,袁大洪家都不嫌弃。7岁的时候,袁孝堂的父亲撒手人寰。袁大洪不仅出面张罗了袁大块的丧事,而且还把袁孝堂接进了家。 ![]() 待如亲哥哥 “我比袁孝堂要小20多岁。从我记事起,他就与我们在一家。我经常给他喊的哑巴哥哥。”袁孝军介绍。 袁孝军说,是在他10多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才告诉他,哑巴哥哥不是他的亲哥哥。虽然姓袁,但他们没有一点血缘关系,并向他讲了袁孝堂的身世。
“袁孝堂根本没有劳动能力,在家就纯粹一个吃‘闲饭’的人。”袁孝军说,可他听了他父亲的讲述后,不仅不讨厌袁孝堂,反而更同情他。再来说,在一起生活已经习惯了,也就把他当作亲哥哥一样看待。袁孝军于1992年结婚。那时,袁孝军的父母也都年老了,在分家的时候,袁孝军把袁孝堂也带了过来,与他们一起过。 “当时,我们是把我们结婚陪嫁的被子就给了他两床。”袁孝军的妻子向启莲说,那时,他逢人就笑,就竖大拇指。 袁孝军现在也有了儿子和孙子,袁孝堂已跟随他们过了23年,但他们照顾袁孝堂仍一如当年。 ![]() 有我一口吃就有他一口吃 据了解,为照顾袁孝堂,袁孝军一家付出了很多很多,两个儿子初中还没有毕业就离家打工补贴家用。在2008年,袁孝军在打零工时腿部受伤,花了几万块钱,从此以后再也不能做重体力活,家中主要收入除开两个孩子不时寄来的钱外只能靠两亩薄田。即使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袁孝军夫妇也没有产生放弃照顾“家中这个非亲非故吃闲饭的人”的想法,依然尽心尽力的照顾袁孝堂。 袁孝堂病了,是他们帮找医生,到药店买药,端茶递水。致使在去冬的一个早晨,向启莲去给袁孝堂倒洗脸水时,年仅一岁多的孙子一下扑到了火炉子上,把脸给烫伤了,至今还没痊愈。 ![]() 袁大洪、袁孝军两代人照顾袁孝堂的事迹,在村里引起了很大反响,许多村民知道袁孝军、袁孝堂之间的真实关系后,都大为感动。毗邻40岁的冯道宣说:“我从来以为哑巴和袁孝军他们是一家,今天才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带哑巴确实带得好,吃一起吃,且经常穿也是穿得干干净净的。”年过古稀的老太太苗志莲说:“寡子(哑巴)要不是袁大洪和袁孝军父子俩照顾,早就死了。” “哑巴哥哥虽然不是我的亲哥哥,但我一样把他当亲哥哥看待。不管以后有多困难,有我一口吃的就有他一口吃的。”采访结束时,袁孝军表示。
2015-3-24 21:49:08 发表
楼主
|
习惯有你
注册时间:
2014-07-24 登录次数:35 |
好和谐的一家人
2015-3-31 11:05:22 发表
第 2 楼
|
繁华落尽
注册时间:
2014-07-24 登录次数:30 |
温暖
2015-3-31 11:35:53 发表
第 3 楼
|
九夏忧伤
注册时间:
2014-07-17 登录次数:28 |
两代人爱心接力 六十余年如一日
2015-3-31 11:50:29 发表
第 4 楼
|
凉梦古巷
注册时间:
2014-07-22 登录次数:27 |
两代人爱心接力 六十余年如一日
2015-3-31 13:07:21 发表
第 5 楼
|
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 China Association of Persons with Intellectural Disability and their Relatives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186号 邮编:100034 电话/传真:010-66580064 电子邮箱:zhgzxbgs@163.com zbl47331@sina.com
中国智协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 CAPIDR,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52643号 网站建设:北京传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