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沛流离
注册时间:
2014-07-22 登录次数:28 |
市迎宾路因一头连着火车站一头连着长途汽车站而显得十分喧嚣热闹,在这条人流密集的马路东侧,有一个很不起眼的院子,一幢东西走向的两层楼房占据了院子的多半,这里就是我市唯一一所培智学校——安阳市育敏学校。 作为一所智障儿童特殊教育学校,育敏学校是60余名智障孩子的家,王清泉在这里已经工作了17年,他既是学校校长,又是孩子们的家长。 捧着一颗爱心,让智障孩子有个温暖的家 “张颖,女,14岁,八年级,脑瘫,最近不流口水了,还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李小涛,男,10岁,三年级,自闭症,通过在校长期语言课训练,会叫妈妈了。”……在王清泉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他经常翻看的笔记本,每个孩子的点滴进步都让他欣喜不已。 “天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就像一个大家庭,他们都是我的孩子。”王清泉说。他从未想过自己会走到智障孩子中间,会来到育敏学校,并且一干就是17年。 今年57岁的王清泉1977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健康路小学、自由路小学、园林路小学担任美术教师,做后勤管理。1998年暑假,就在王清泉顺风顺水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施展才华时,他的执教之路突然发生了改变。 “教育局领导找我谈话时,思想上确实有疙瘩,但最后我还是答应去了,我觉得那些智障孩子挺可怜的,他们应该得到关爱。”1998年8月,王清泉正式接手育敏学校。 这是怎样的一所学校呢?包括王清泉在内,学校仅有六七名老师。40多名智障学生中,有的不会交流,有的行动困难,有的连吃饭、大小便都不能自理。 “这样的孩子怎么教?该从哪里入手?”深夜,王清泉辗转反侧,虽然没有理出一个完整的头绪,但他弄懂了一个道理:这些孩子虽然残障,但他们同样是父母的宝贝,只要用爱去感化他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就能成功。 “智障孩子的大脑往往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所以,我们不但要有爱心,更要有耐心。”针对孩子们的行为特点,王清泉提出了“爱心+耐心”“帮助+辅导”的办学理念,制定了一整套管理教学模式,经常组织老师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外地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先进经验,让每个智障孩子都能在温暖的大家庭里健康快乐成长。 守着一份责任,既是校长又是家长 上午11时的阳光温暖可人,均匀地洒在一张张稚气未脱的笑脸上。中午在校午托的孩子们,排队准备就餐。 忙完手头的工作,王清泉走进餐厅,看到香喷喷的烩菜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他发现孩子们手中的馒头快吃完了,就拿起几个馒头,逐一送到他们手中。一个高个子男生接过王清泉递来的馒头,冲王清泉调皮地笑了笑。 “都成习惯了,不到孩子们中间走走,总觉得心里缺点什么。”王清泉说。教孩子们走路,给孩子们喂饭,为孩子们洗衣服……既要全面管理学校,又要照顾孩子们的衣食住行,王清泉天天忙得不亦乐乎。 乐乐患有脑瘫,医生曾诊断她很难再站立行走。为了寻找最适合乐乐的康复训练方法,王清泉翻阅了大量书籍,请教专业老师和医疗专家,手把手地教乐乐走路。怎样摆手,怎样跨步,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在王清泉的不懈训练下,乐乐稳稳当当地迈出了她人生的第一步。 “要求大家做到的,我自己必须先做到,还要做好。”王清泉说。面对每一个像乐乐一样的特殊孩子,他都像对待幼儿园小朋友一样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小海入校时已经8岁,连基本的大小便都不能独立完成。有一次午饭后,小海不慎将大便拉到裤子里,正在值班的王清泉赶忙抱起小海回到宿舍。他将湿漉漉、臭烘烘的裤子脱下来,用热水给小海洗了下身,换上干净衣裤,并将小海换下的脏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为了让小海学会自己大便,王清泉坚持跟着小海去厕所,帮小海解裤子,扶他蹲下,演示卫生纸如何折叠。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小海终于可以自己独立上厕所了。 “总觉得俺女儿比别的孩子情况好,来这儿怕越学越呆,没想到进步这么快。”“以前把孩子封闭在家里,现在才明白在这个集体当中孩子才是幸福快乐的。”“王校长,把孩子送到这儿俺一百个放心!”……孩子们的进步打消了家长们曾经的疑虑。 揣着一个梦想,让智障孩子学会生存 汤面条儿、蒸大米、鸡蛋炒西红柿、凉拌黄瓜……桌子上的饭菜算不上精致,但在智障孩子的父母眼里,这无疑是世界上最漂亮、最伟大的作品。在育敏学校学生技能操作课堂上,看到孩子们将他们亲手烹调的饭菜摆到桌子上时,现场的父母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 “对于心智残障的孩子来说,智力无法改变,智能却可以,只要我们有耐心,就会有收获。”王清泉对记者说,自从2011年学校将生活技能课纳入教学之中以来,一直受到这些特殊孩子和家长的欢迎。“一个智障孩子的出生必将会给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压力,而特殊教育就是为这些家庭创造希望,让心智残障的孩子能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让他们同样有尊严地生活。” 个别化教育是智障儿童教育的特色和康复训练的必须,育敏学校根据学生实际,成立了串珠、丝网花、绘画渲染、粘贴、数字油画、描画、书法、唱歌等多种康复训练兴趣小组,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了相应的个别化教育训练计划,让他们在快乐中进行康复训练。 如今,已先后有400多名智障孩子走出育敏学校的大门,有的在工厂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有的去行政单位当了收发员,有的结婚生子,过着与正常家庭一样的生活。 “每就业一个孩子,就能成就一个家庭100%的圆满,他们就能看到未来,能触摸到幸福。”王清泉说。他希望社会各界都能理解、关心、关注智障孩子,给更多的孩子创造工作的机会。 河南省残疾人康复训练工作先进个人,先进残疾人之家,扶残助残先进单位,省、市教师优质课大赛、论文评比大赛一等奖、二等奖……社会各界的支持,市、区教育局的关心,王清泉和同事的辛勤付出,为他们赢得了诸多荣誉。“光环只能代表过去,既然选择了特教事业,我就会在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面对荣誉,王清泉平静地说。 图为王清泉和学校的孩子们在一起。 (本报记者 苏 迅 摄) ◆短评◆ 平常之中彰显敬业奉献 □ 苏 迅 在多数人眼里,智障儿童是家庭的包袱,是社会的负担。而王清泉不这样看,他带领育敏学校的特教园丁,默默坚守,勇于担当,用心血和汗水开启了一个个智障儿童的心灵之窗,向家长、向社会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与普通学校的老师相比,育敏学校的老师更辛苦。面对智障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大量简单的词汇不断地重复,学生缓慢地接受,这对老师的耐性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但他们选择了坚守,选择了奉献。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他们的表现却让人肃然起敬,这个社会需要这样的老师。 尽管王清泉每天的工作很单调、很枯燥,尽管特教事业很难桃李满天下,也很难教出特别有建树的学生,然而,王清泉明白,未被开垦的荒地并非都是不毛之地,发育迟缓或者智力欠缺的儿童,只要施教方法得当,也能收获智慧的果实。他更懂得,培养一个智障孩子,就能够解放一家人。因此,他和同事不离不弃,以心相许,甘做特教老师,愿当智障孩子王。他们用坚守和担当,诠释了特教老师的分量。 王清泉认为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工作,也是最平凡、最普通的工作,不值得去宣传。然而,笔者以为,这平凡之中饱含满腔热情,平常之中彰显敬业奉献,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
2015-3-29 22:31:38 发表
楼主
|
小樱塔塔
注册时间:
2014-07-13 登录次数:34 |
开启智障孩子的心灵之窗
2015-3-31 10:40:05 发表
第 2 楼
|
繁华落尽
注册时间:
2014-07-24 登录次数:30 |
平常之中彰显敬业奉献
2015-3-31 11:29:20 发表
第 3 楼
|
深拥梦
注册时间:
2014-07-24 登录次数:36 |
开启智障孩子的心灵之窗
2015-3-31 11:44:53 发表
第 4 楼
|
柠檬落泪
注册时间:
2014-07-24 登录次数:25 |
平常之中彰显敬业奉献
2015-3-31 12:45:48 发表
第 5 楼
|
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 China Association of Persons with Intellectural Disability and their Relatives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186号 邮编:100034 电话/传真:010-66580064 电子邮箱:zhgzxbgs@163.com zbl47331@sina.com
中国智协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 CAPIDR,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52643号-1 网站建设:北京传诚信